压铸模流道设计参考 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首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壓鑄模 流道設計 標準作業規範 发 行 日 期 修 订 日 期 原 发 行 单 位 核 准 审 查 拟 稿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RD 保存期限:三年 ...
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首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壓鑄模 流道設計 標準作業規範 发 行 日 期 修 订 日 期 原 发 行 单 位 核 准 审 查 拟 稿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RD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单编号:SDAFIO2-09A1 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1 目 錄 前言 一、 模具流道設計基本流程 二、 模具流道設計前相關資料 2.1、說明 2.2、設計時产品 3D 电子档确认及檢討 2.3、壓鑄機車壁圖設計確認及要求事由 2.4、产品外观面及特别的条件确认方能設計流道 2.5、产品流道設計及模流
要点 3.2、流道分析与检讨 四、 流道設計(鎂鋁鋅流道設計) 4.1、鎂合金壓鑄模設計標準化 4.1.1 鎂合金流道設計(125t)(灌口置下) 4.1.2 鎂合金流道設計(150t)(灌口置下) 4.1.3 鎂合金流道設計(200t)(灌口置下) 4.1.4 鎂合金流道設計(125t)(灌口置中) 4.1.5 鎂合金流道設計(150t)(灌口置中) 4.1.6 鎂合金流道設計(200t)(灌口置中) 4.1.7 鎂合金流道設計(350t)(灌口置中) 4.1.8 鎂合金流道設計(500t)(灌口置中)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SDAFIO2-09A 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2 4.1.9 鎂合金流道設計(650t)(灌口置中) 4.1.10 鎂合金流道設計(350t)(灌口置下) 4.1.11 鎂合金流道設計(500t)(灌口置下) 4.1.12 鎂合金流道設計(650t)(灌口置下) 4.2、鋁合金壓鑄模設計標準化 4.2.1 鋁合金流道設計(125t)(灌口置下) 4.2.2 鋁合金流道設計(250t)(灌口置下) 4.3、鋅合金壓鑄模設計標準化 4.3.1 鋅合金流道設計(75t)(灌口置中) 4.3.2 鋅合金流道設計(100t)(灌口置中) 4.3.3 鋅合金流道設計(75t)(灌口置下) 4.3.4 鋅合金流道設計(100t)(灌口置下) 五、產品豎流道長度限制規範標準化 5.1、鎂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標準化 5.1.1 鎂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125t,150t,200t) 5.1.2 鎂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350t,500t,650t)(12”,13.4”,15”) (產品尺寸) 5.1.3 鎂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500t.650t)(17”,19”)(產品尺寸) 5.2、鋅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標準化 5.2.1 鋅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75t,100t) 5.3、鋁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標準化 5.3.1 鋁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125t,250t) 六、模具結構設計規範標準化 6.1 鎂合金(125T,150T,200T),鋅合金(75T,100T),鋁合金(125T,250T)模具結構 設計規範標準化。 6.1.1 鎂合金(125T,150T,200T),鋅合金(75T,100T),鋁合金(125T,250T)模 具結構設計規範標準化(模具無滑結構)。 6.1.2 合金(125T,150T,200T),鋅合金(75T,100T),鋁合金(125T,250T)模 具結構設計規範標準化(模具有滑塊結構)。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DAFIO2-09A 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3 6.2 鎂合金(350T,500T,650T) 模具結構設計規範標準化。 6.2.1 鎂合金(350T,500T,650T) 模具結構設計規範標準化(模具無滑塊結構)。 6.2.2 鎂合金(350T,500T,650T) 模具結構設計規範標準化(模具有滑塊結構)。 前 言 為達到模具流道設計之標准化,減少模具流道設計時存在的各種異 議及問題,遂制定此模具流道設計標准! 此設計標准以 RD 技術開發課歷年設計實踐為依據,同時參考各相 關部門意見要求,整理匯編而成,其主要內容有:模具設計前相關資料、 开模時产品 3D 电子档确认、壓鑄機車壁圖設計確認及要求事由、产品 外观面及特别的条件确认方能設計流道、产品流道設計及模流分析。 各 Rd 技術開發課人員須以此設計標准為模具流道設計依據,力求 將設計中的錯誤減少到最低限度,當實際模具設計中有與此標准相互沖 突處時,須請示主管確認解決!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SDAFIO2-09A 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4 一. 模具流道设计基本流程 流 程 图说 明单 位 使 用 表 单 NG 接获圖檔排定工作 進度排程及3D产品 图檢討 由RD主导会同模具 部/制造部进行設 計检讨 Rd 技術課负责,工 程师进行模构繪製 (2d)(3d gate) 由 Rd 技術課将 2d 模構,3d gate 图交 于制造部进行图面 确认 Rd 技術課人員依据 检讨结论进行圖檔 修改重新模擬 由Rd技術课负责召 集制造生技课检讨 由 Rd 技術課將 3dgate 電子檔傳 給模具設計課 模具設計課開 始 3d 拆模設計 研发部 技術课 研发部 模具部 制造部 研发部 技術课 研发部 技術课 制造部 研发部 技術课 研发部 技術课 制造部 研发部 技術课 模具部 模具部 无 会议记录表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接获圖面技術課內 部开始檢討作业 設計检讨 模构繪製 (2d)(3d gate) 2d,3d gate 确认 流道模擬分析 模擬結果檢讨 3d gtae 確定 產品 3d 拆模開模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SDAFIO2-09A 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5 二.模具流道设计前有关的资料确认 2.1 说明 新產品决定設計時时,RD 专案负责人须确认专案的预估量产会有多少,之后,再依 量能特性加以設計流道,以最快,经济,合理的要求,达到最佳化流道設計状态,确保 量产品质及稳定性. 2.2 設計時产品 3D 电子档确认及檢討 流道设计前,RD 技術課须对本专案 RD 工程師確認最新的 3D 产品图面,此动作最好 在此產品检讨前完成,方便事先技術課工程师能及早发现产品中不利于开模的各种问
点,在检讨上加以提出,缩短后序流道设计中因流道设计与 RD,RD 与客户之间需解 決產品影響流道設計问题,達到流道設計最佳化. 2.3 壓鑄機車壁圖設計確認及要求事由 流道开始设计前,需联系制一各有关部门进行此专案的設計检讨.各部门对此专案 提出各自的问题点及处理意见,再由 RD 统一协调处理. 同时,RD 專案工程師依据各种意见,客户真正的需求须对此模具填写模具制造规格确认 书,此规格确认书的基本格式如下: (最重要的包含产品材质,机台顿位,模穴数,抜模角, 缩水率,试模日期等),填寫此規格書後確認壓鑄機車壁圖設計噸位方能開始流道設計 2.4 产品外观面及特别的条件确认方能設計流道 在进行检讨时,RD 技術課工程師须与 RD人员对此新专案的各种重点尺寸,产品外观 面及特别的条件仔细确认,避免后工序因此产生的种种问题影響到流道設計入料方式. 会后,RD 负责人员须将新专案的各种要求,问题点整理,并与客户协商解决,提交 Rd 技術课,方能設計流道才能不干涉外观面及特别的条件,達到最佳设计. 2.5 产品流道設計及模流分析 新专案开始设计时,Rd 技術課须向廠務设计部门提供此产品的 2D 模構,3d gate 图,3d gtae 模擬結果檢讨後有時需要局部修改 3d gtae 然後傳 e.mail 通知 rd 專案 工程師及廠務设计課組長或代理人 注意:RD 技術課提供给廠務设计課的各种资料(2d,3d gate)须留檔備存,以作為日後效對 資料之用. 三. 模具流道设计分析 3.1 模具流道设计要点 a.流道入料≧產品體積及重量,流道入料截面積≦流道截面積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SDAFIO2-09A X X 科 技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压铸模具设计标准作业规范 页 数 6 b.依據壓鑄機車壁圖的灌口中心作為流道灌口設計中心 c.流道入料口距離約 3mm(標準化) d.流道長度(流道灌口設計中心到成品的距離)需有標準設計規範 e.流道兩側需作拔模斜度單邊約 10∘ ,overflow 四周需有拔模斜度單邊約 10∘ 3.2 流道分析与检讨 新专案开始设计时, Rd 技術課须向廠務设计部门提供此产品的 2D 模構,3d gate 图,3d gtae 模擬結果檢讨後有時需要局部修改 3d gtae,以達到最佳流道設計 四.流道設計(鎂鋁鋅流道設計) 因為每種合金材料有不同的壓鑄機種類,並且不同的壓鑄機種類灌口直徑 也都大不相同,所以以下分類為三大類,鎂合金壓鑄機,鋁合金壓鑄機,鋅合 金壓鑄機,針對三大類作詳細的流道設計標準化設計介紹. 4.1、鎂合金壓鑄模設計標準化: 分類為鎂合金壓鑄機灌口置中及置下兩大類: 4.1.1 鎂合金流道設計(125t)(灌口置下) 4.1.2 鎂合金流道設計(150t)(灌口置下) 4.1.3 鎂合金流道設計(200t)(灌口置下) 4.1.4 鎂合金流道設計(125t)(灌口置中) 4.1.5 鎂合金流道設計(150t)(灌口置中) 4.1.6 鎂合金流道設計(200t)(灌口置中) 4.1.7 鎂合金流道設計(350t)(灌口置中) 4.1.8 鎂合金流道設計(500t)(灌口置中) 4.1.9 鎂合金流道設計(650t)(灌口置中) 4.1.10 鎂合金流道設計(350t)(灌口置下) 4.1.11 鎂合金流道設計(500t)(灌口置下) 4.1.12 鎂合金流道設計(650t)(灌口置下)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SDAFIO2-09A X X 科 技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7 4.1.1 鎂合金流道設計(125t)(灌口置下) 鎂合金流道設計(125t)(灌口置下)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120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400*400mm); b:流道長度設計,灌口中心到成品距離為 60~70(mm); c:分流子直徑設計,ψ50~ψ60(mm); d:流道入口距離為 3mm,流道傾斜面距離為 6~10(mm); e:只有單邊入料時,流道入口寬度為成品進料方向最大不可超過寬度 2/3,以免流動回流包氣; f:Runner 兩側拔模斜度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g: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 距離 3~4mm; h:設計油路時需避開頂針及灌口,距離頂針或灌口邊 5~10(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8 4.1.2 鎂合金流道設計(150t)(灌口置下) 鎂合金流道設計(150t)(灌口置下)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130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460*460mm); b:流道長度設計,灌口中心到成品距離為 60~70(mm); c:分流子直徑設計,ψ50~ψ60(mm); d:流道入口距離為 3mm,流道傾斜面距離為 6~10(mm); e:只有單邊入料時,流道入口寬度為成品進料方向最大不可超過寬度 2/3,以免流動回流包氣; f: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g: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距 離 3~4mm; h:成品與成品之間安全距離為 40~50(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9 4.1.3 鎂合金流道設計(200t)(灌口置下) 鎂合金流道設計(200t)(灌口置下)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150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500*500mm); b:流道長度設計,灌口中心到成品距離為 60~70(mm); c:分流子直徑設計,ψ50~ψ60(mm); d:流道入口距離為 3mm,流道傾斜面距離為 8~10(mm); e:只有單邊入料時,流道入口寬度為成品進料方向最大不可超過寬度 2/3,以免流動回流包氣; f: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g: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距 離 3~4mm; h:油路需避開頂針及灌口,距離頂針或灌口 5~10(mm); i:成品與成品之間安全距離為 40~50(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1 0 4.1.4 鎂合金流道設計(125t)(灌口置中) 鎂合金流道設計(125t)(灌口置中)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200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400*400mm); b: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c: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 距離 3~4mm; d:產品需采用內部進料時,灌口設計在長度方向 1/3 位置。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1 1 4.1.5 鎂合金流道設計(150t)(灌口置中) 鎂合金流道設計(150t)(灌口置中)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230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460*460mm); b:流道長度設計,灌口中心到成品距離為 60~70(mm); c:分流子直徑設計,ψ50~ψ60(mm); d:只有單邊入料時,流道入口寬度為成品進料方向最大不可超過寬度 2/3,以免流動回流包氣; e: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f: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距 離 3~4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1 2 4.1.6 鎂合金流道設計(200t)(灌口置中) 鎂合金流道設計(200t)(灌口置中)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距邊離 250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500*500mm); b:流道長度設計,灌口中心到成品距離為 60~70(mm); c:分流子直徑設計,ψ50~ψ60(mm); d:只有單邊入料時,流道入口寬度為成品進料方向最大不可超過寬度 2/3,以免流動回流包氣; e: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f: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 距離 3~4mm; g:油路需避開釘針及灌口,距離 5~10(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1 3 4.1.7 鎂合金流道設計(350t)(灌口置中) 鎂合金流道設計(350t)(灌口置中)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距邊離 300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600*600mm); b:流道入口距離為 3mm,流道傾斜面距離為 8~12(mm); c:只有單邊入料時,流道入口寬度為成品進料方向最大不可超過寬度 2/3,以免流動回流包氣; d: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e: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距 離 3~4mm; f:設計油路時需避開頂針及灌口,距離頂針或灌口 5~10(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1 4 4.1.8 鎂合金流道設計(500t)(灌口置中) 鎂合金流道設計(500t)(灌口置中)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345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700*690mm); b:流道入口距離為 3mm,流道傾斜面距離為 8~12(mm); c:只有單邊入料時,流道入口寬度為成品進料方向最大不可超過寬度 2/3,以免流動回流包氣; d: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e: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距 離 3~4mm; f:設計油路時需避開頂針及灌口,距離頂針或灌口 5~10(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1 5 4.1.9 鎂合金流道設計(650t)(灌口置中) 鎂合金流道設計(650t)(灌口置中)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355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710*710mm); b:流道入口距離為 3mm,流道傾斜面距離為 8~12(mm); c:只有單邊入料時,流道入口寬度為成品進料方向最大不可超過寬度 2/3,以免流動回流包氣; d: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e: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距 離 3~4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1 6 4.1.10 鎂合金流道設計(350t)(灌口置下) 鎂合金流道設計(350t)(灌口置下)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150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600*600mm); b:流道長度設計,灌口中心到成品距離為 80~85(mm); c:分流子直徑設計,ψ80~ψ85(mm); d:流道入口距離為 3mm,流道傾斜面距離為 12~16(mm); e: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f: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距 離 3~4mm; g:油路需避開頂針及灌口,距離頂針或灌口 5~10(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1 7 4.1.11 鎂合金流道設計(500t)(灌口置下) 鎂合金流道設計(500t)(灌口置下)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185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700*690mm); b:流道長度設計,灌口中心到成品距離為 80~85(mm); c:分流子直徑設計,ψ80~ψ90(mm); d:流道入口距離為 3mm,流道傾斜面距離為 12~16(mm); e: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f: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距 離 3~4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1 8 4.1.12 鎂合金流道設計(650t)(灌口置下) 鎂合金流道設計(650t)(灌口置下)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195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700*700mm); b:流道長度設計,灌口中心到成品距離為 80~85(mm); c:分流子直徑設計,ψ80~ψ90(mm); d:流道入口距離為 3mm,流道傾斜面距離為 12~16(mm); e: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f: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 距離 3~4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1 9 4.2.1 鋁合金流道設計(125t)(灌口置下) 鋁合金流道設計(125t)(灌口置下)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130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460*460mm); b:流道長度設計,灌口中心到成品距離為 60~70(mm); c:分流子直徑設計,ψ80~ψ90(mm); d: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e: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距 離 3~4mm; f:油路需避開頂針及灌口,距離頂針或灌口 5~10(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2 0 4.2.2 鋁合金流道設計(250t)(灌口置下) 鋁合金流道設計(250t)(灌口置下)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155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560*560mm); b:流道長度設計,灌口中心到成品距離為 80~90(mm); c:分流子直徑設計,ψ80~ψ90(mm); d:流道入口距離為 3mm,流道傾斜面距離為 8~12(mm); e: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f: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距 離 3~4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2 1 4.3.1 鋅合金流道設計(75t)(灌口置中) 鋅合金流道設計(75t)(灌口置中)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152.5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324*305mm); b:分流子直徑設計,ψ40~ψ50(mm); c:流道入口距離為 3mm,流道傾斜面距離為 8~10(mm); d:只有單邊入料時,流道入口寬度為成品進料方向最大不可超過寬度 2/3,以免流動回流包氣; e: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f: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距 離 3~4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 SDAFIO2-09A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2 2 4.3.2 鋅合金流道設計(100t)(灌口置中) 鋅合金流道設計(100t)(灌口置中)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190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380*380mm); b:流道長度設計,灌口中心到成品距離為 50~60(mm); c:分流子直徑設計,ψ50~ψ60(mm); d: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e: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距 離 3~4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SDAFIO2 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2 3 4.3.3 鋅合金流道設計(75t)(灌口置下) 鋅合金流道設計(75t)(灌口置下)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92.5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324*305mm); b:流道長度設計,灌口中心到成品距離為 50~60(mm); c:分流子直徑設計,ψ40~ψ50(mm); d:流道入口距離為 3mm,流道傾斜面距離為 8~12(mm); e:Runner 兩側拔模(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f:overflow 兩側拔模(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距 離 3~4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SDAFIO2 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S Q W - I 1 0 7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2 4 4.3.4 鋅合金流道設計(100t)(灌口置下) 鋅合金流道設計(100t)(灌口置下) 流道設計注意事項: a:灌口中心至壓鑄機導柱邊距離 110mm(壓鑄機導柱邊到邊距離 380*380mm); b:流道長度設計,灌口中心到成品距離為 60~70(mm); c:分流子直徑設計,ψ40~ψ50(mm); d:流道入口距離為 3mm,流道傾斜面距離為 8~12(mm); e:Runner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 f:overflow 兩側拔模 20°(單邊 10°),局部倒圓角 R1,overflow 深度 3~4mm,overflow 至成品距 離 3~4mm; g: 油路需避開頂針及灌口,距離頂針或灌口 5~10(mm); h:成品與成品之間安全距離為 30~40(mm);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SDAFIO2-10A 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S Q W - I 1 0 7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2 5 五、產品豎流道長度限制規範標準化 5.1、鎂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標準化 5.1.1 鎂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125t,150t.200t) mg(125T,150T,200T) 豎流道設計事項: a:灌口直徑ψ16mm(標准化); b: 豎流道長度 95~105mm(灌口到分型面距離); c:灌口長度 13mm(標准化); d:豎流道厚度為t,灌口開端豎流道厚度為t+1mm; e:豎流道進料口相接處倒圓角 R4; f:豎流道轉彎處倒圓角 R5,R10;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SDAFIO2-10A 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S Q W - I 1 0 7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2 6 5.1.2 鎂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350t,500t.650t)(12”,13.4”,15”產品尺寸) mg(350T,500T,650T) 豎流道設計事項: a:灌口直徑ψ26mm(標准化); b: 豎流道長度 115~125mm(灌口到分型面距離); c:灌口長度 15mm(標准化); d:豎流道厚度為t,灌口開端豎流道厚度為t+1.5mm; e:豎流道進料口相接處倒圓角 R6; f:豎流道轉彎處倒圓角 R8,R16;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SDAFIO2-10A 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S Q W - I 1 0 7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2 7 5.1.3 鎂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500t.650t)(17”,19”產品尺寸) mg(500T,650T) 豎流道設計事項: a:灌口直徑ψ26mm(標准化); b: 豎流道長度 125~140mm(灌口到分型面距離); c:灌口長度 15mm(標准化); d:豎流道厚度為t,灌口開端豎流道厚度為t+1.5mm; e:豎流道進料口相接處倒圓角 R6; f:豎流道轉彎處倒圓角 R8,R16;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SDAFIO2-10A 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S Q W - I 1 0 7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2 8 5.2、鋅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標準化 5.2.1 鋅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75t,100t) zn(70T,100T) 豎流道設計事項: a:灌口直徑ψ16mm(標准化); b: 豎流道長度 30~35mm(灌口到分型面距離); c:灌口長度 5mm(標准化); d:豎流道厚度為t,灌口開端豎流道厚度為t+1mm; e:豎流道進料口相接處倒圓角 R2; f:豎流道轉彎處倒圓角 R3,R6;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SDAFIO2-10A X X 科 技 ( y y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办 法 / 规 定 ( 续 页 ) 编 号 S Q W - I 1 0 7 工 作 说 明 书 版 次 A 壓 鑄模流 道 設 計 標 準 作 業 規 範 页 数 2 9 5.3、鋁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標準化 5.3.1 鋁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125t,250t) al(125T,250T) 豎流道設計事項: a:灌口直徑ψ50~ψ60mm(標准化); b: 堅流道長度 30~35mm(灌口到分型面距離); c:灌口長度 10mm(標准化); d:豎流道厚度為t,灌口開端豎流道厚度為t+1mm; e豎流道進料口相接處倒圓角 R8; f:堅流道轉彎處倒圓角 R5,R10; 保存期限:三年 格式:A4 表单编号:SDAFIO2-10A
本文档为【压铸模流道设计参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联的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是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Unit 5 Topic 2 I’m feeling better now Section A教学案
Unit 5 Topic 2 I’m feeling better now Section A教学案
分子诊断室标本检测须知 (一)石蜡组织 (1)先到病理科借患者肿瘤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面试测试答题技巧全攻略与历年真题汇编
C10初中体育与健康单元学习评价示例:初初中体育与健康快速跑单元2案例解析1课外锻炼分层作业设计
C10初中体育与健康单元学习评价示例:初初中体育与健康快速跑单元2案例解析1课外锻炼分层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