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法论到供应链爱奇艺如何让 IP 向年轻人「扩列」 花 Young 洞察
[ 2024-03-05 ]     作者: 项目管理

  爱奇艺近年来在IP授权经营领域获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2023年12月29日,茶饮品牌「古茗」与古偶探案剧《莲花楼》联名款开售1分钟内小程序流量暴增导致宕机;记者走访调查了解到,开售10分钟内全国多家门店均已售罄,大冬天里有不少「莲络人」(《莲花楼》粉丝)排队5小时为买联名款。

  据爱奇艺IP增值授权业务部总经理袁嘉露在2023年12月15日的“未来商业创想秀”上的分享,「内容+宣推+商业化」的多维布局使得《莲花楼》成为爱奇艺历史上弹幕最高的一部剧,弹幕互动量高达5.8亿。《莲花楼》IP衍生品销售额已超2500万。

  Mob研究院《2024年文创行业报告》显示,00后为文创消费主力军,占比49.8%。IP衍生开发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商业层面的长线增长,在另一层面是影视文化价值观渗透进年轻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举措。

  袁嘉露表示,做好IP增值商业化,既要能提前入场预判IP开发潜力,快速跟进;还要能充分挖掘IP长期价值,开辟出更多元的货、场及衍生消费。爱奇艺已探索出一条相对完整和可复制的开发路径。

  本篇为《新声Pro》与袁嘉露围绕爱奇艺IP增值方法论的访谈内容整理,推荐阅读。

  爱奇艺最早可以从剧本阶段就进行IP的前置开发,开发的链路也慢慢变得短。爱奇艺IP增值业务事业部总经理袁嘉露表示,「近几年的文娱生态养成了一部分较为懂得和IP方配合的供应链,他们通常能快速对内容做出一定的反应。」

  《莲花楼》杀青后就有合作方联系爱奇艺询问授权,剧集上线前启动货品开发,上线后便立刻投入货品的冲刺性开发。平台衍生品业务主要是通过授权达成,不需要承担货品成本,收益方式主要为保底金加分成,授出的是「定性的权益」。

  与此同时,爱奇艺加大了对线下衍生场景这一此前授权链路中较少涉及的业态的投入。目前,爱奇艺除了快闪店、巡展等短线场景,已通过IP授权合作尝试过连锁餐饮、沉浸式剧院、VR全景体验店、主题街区及乐园等长线线下业态。

  也在获得了大众认知度和品牌价值后,通过IP授权,和综合型线下交互式游戏公司UMEPLAY联合打造了

  这些成果一方面源于爱奇艺对自制内容的不断投入,使得平台拥有完整商品化版权的头部IP在增加。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爱奇艺在内容IP增值与变现上持续进步的理解,六年时间形成了相对完整和可复制的开发路径。

  袁嘉露介绍道,「爱奇艺IP授权不仅仅可以在时效性上提前入场、快速跟进,保障品牌方最大赶上内容热度周期,也能做到根据不一样的品牌的诉求,提供最匹配的合作模式。」

  爱奇艺自有IP的商品化开发主要由IP增值业务部负责,包括货品与场域的衍生消费,IP来源涵盖了剧集、综艺、动漫儿童等不同内容品类。

  让爆款内容成为深入人心的商业化IP,需要提取出优秀品质的内容的视觉元素,并提炼成可以带货的商业符号进行输出。

  为此,部门内部专门配置了设计开发团队,并通过图库的形式链接衍生类的 IP 和消费产品。

  袁嘉露表示,「品类的选择和开发是分阶段的,这和受众的圈层大小以及情感深度有关系。」

  爱奇艺通常会先围绕核心剧粉做文创类商品:开发主要角色的美术版形象,还原剧中名场面,对一些核心道具进行二创。之后再考虑找到IP中和真实的生活能映射的消费场景,联合消费类客户让产品破圈。

  综艺IP化也是爱奇艺这一阶段的发力方向。但不同于剧集,这一类IP少有具象化的形象,通常

  需要提炼出概念内容和场景的可识别符号。比如说唱IP中的R!CH就是一个典型标识,这一元素相关的sku已达到一千多个。

  说唱明星卡牌系列、和泡泡玛特合作的艺术家潮玩。「明年我们会对说唱这个IP进行全方位的升级,让IP的内容和产业化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动漫和儿童是授权领域中最为传统和主流的一种 IP 类型,往往具有长线商业价值。

  其中《无敌鹿战队》是爱奇艺目前开发品类最广的IP;《嘟当曼》从收入向来看是目前最高的IP,已经做到了7季。

  全球首家线下亲子主题乐园「爱奇艺奇巴布乐园」在北京延庆开业,将自制的头部儿童IP引入园中,同时放大了平台儿童频道奇巴布的IP影响力。而这正是爱奇艺做儿童自制内容业务之初就有的规划。

  深入产业带,和澄海区玩具协会签约,开启IP增值业务的长期合作。这不仅仅可以逐步加强平台对供应链的管理效率,通过介入产业带区组织供给,也会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以下为《新声Pro》与爱奇艺IP增值业务事业部总经理袁嘉露的部分访谈整理】

  新声Pro:目前爱奇艺IP增值业务部主要负责哪些工作,在衍生品开发上的整体思路是怎样的?

  袁嘉露:我们主要负责爱奇艺自有版权IP的商品化开发,按内容类型可大致分为剧集、综艺、动漫、儿童,以及其他一些自有品牌资产,比如虚拟偶像等。

  第一类更多是提取出我们的IP元素给到授权方去做宣推。比如概念海报、衍生图库等素材,可拿来装修客户直播间,或者是合作伙伴联动IP中的角色或话题进行合作,推广其自有商品。

  包含了货和场。后者又可大致分为线上的营销场域和线下实景娱乐的开发,比如最近开业的爱奇艺奇巴布乐园。

  新声Pro:IP商品化开发的整体流程是怎样的,有哪些重点品类,判断维度是什么?

  角色、人物关系、故事场景。在此基础上,我们会提取IP元素做一些独特的符号化呈现。

  ,甚至是剧集中核心角色的粉丝进行IP开发,把他们情感链接深度最强的角色、场景元素拿去开发文创类产品。

  。我们会去判断这个IP和消费的关联度,看其中包含哪些和吃喝玩乐等真实的生活能映射的消费场景。

  此外,配合商品的开发,我们还可以做线下的主题店、线下餐饮,和沉浸式娱乐等开发。

  玩偶、手办等和角色强相关的品类,属于需要开模的重度开发品类,但这类产品研究开发周期一般在3-6个月,有些甚至更长。像《狂飙》的手办大货几乎经历了 4 个月开发周期,我们给到用户的承诺是说180 天之内发货。

  轻度开发衍生品,像亚克力牌、手串、摆件、徽章、冰箱贴等文创周边。开发周期通常在30-45天左右,通过标品印刷或轻度开模就可以实现。

  我们会对IP定级,预估它在播放期和长尾期可能呈现的数据表现。此外,题材类型也是我们的判断标准之一。

  在适合衍生品的题材中,古装剧一定是优于现代剧的,因为它在视觉设计上会有独特的元素

  ,不像现代剧中大多服装道具都是剧组采购的,原创设计的部分不多,会影响到授权。

  恋爱题材也有天然的强情感优势。其中《苍兰诀》就属于BG恋爱类型的天花板,是粉丝会二刷三刷的剧。《莲花楼》虽属探案题材,但角色描写非常精彩,会引起用户对角色很深的喜欢,「走不出来」,我们当时看完片之后就判断这部剧也是非常能打的。

  除了上述提及的IP方的判断,市场方也需要有类似的判断,双方达成一致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开发。因我们的业务更多是以授权为主,如果客户不愿意投入做货,就毫无意义。他们要承担货品成本和风险,考虑的维度会更多一些,比如艺人的安全度、流量、带货能力等等。

  新声Pro:「一鱼多吃」的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在IP商品化开发思路、投入等方面有哪些差异?

  IP的开发周期和前置程度会不一样。「一鱼多吃」的IP都是公司级的多部门协同、长线开发的项目。前期预判它有可能破圈,会通过不同内容类型吸引到更大圈层的受众。对我们部门而言,这类IP更具备商品加场景的开发潜力,会充分挖掘它的长期价值,比如进行长线的线下娱乐开发计划。

  新声Pro:如何在匹配内容热度的同时保证货品的上线速度,一般要前置多长时间进行规划?

  袁嘉露:站在IP方角度,我们最早从剧本阶段就会去关注一个项目,随着演员定妆、整个制作的孵化,会一步步把此前的规划完善。市场端参与进来后节奏会有一定变化,因为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越是量级高的、市场期待度高的项目,和客户共同提前做商业化开发的可能性越大。比如《狐妖小红娘》,我们在拍摄杀青后就开始引入客户共创产品了。这样能留够时间做手办这类长周期重点开发的品类,到剧集上线时,手办就能出大货了。

  市场是有风险的,更多时候客户对于IP还是会持观望态度,即使取得授权,也不会过早投入做货。由于各种限制,剧集不到最后一刻,很多素材没有很好的方法对外输出,上线前还可能经历影片更名、素材变化等挑战,我们一般在平台预期排播前一两个月时同步客户,他们会在这时开始准备最后的冲刺性开发。

  大家会发现中国的影视衍生品都是相对滞后的,往往采用预售和众筹的模式,都跟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袁嘉露:我们业务部有专门的设计开发团队,通常会针对一些重点项目的IP做图库。这也是基于我们获得的元素比较完善,对IP有了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做的。

  图库是链接衍生类的 IP 和消费产品的一种介质,也需要在用户和内容之间的情感链接中起到关键作用。

  我们会定好要覆盖哪些品类,再去找到头部的客户,看能否对上他们的周期和需求,尽早争取把图开出来,以便给到合作方更多时间制作商品。

  新声Pro:爆款元素需要有记忆点,你们怎么提取视觉元素?如何把优质的内容提炼成可以带货的商业符号?

  袁嘉露:开发图库本身就已经是一次IP元素的提炼,对不同内容品类又会有不同的方向。

  针对剧集,用户首先记住的、产生情感链接的都是主要角色,所以美术版角色是一定会去开发的。我们会抓取角色服化道的特征,一些个性表情,或者人物关系,像《莲花楼》中就是「探案三人组」,加上那只狗。

  其次就是剧中名场面的还原,《苍兰诀》中我们就直接用了片头的那几幅代表男女主经历不同阶段的名场面立绘做为图库。片头多次曝光的加持,用户对此很熟悉,比剧外单开的图库商业经济价值更高。

  此外,我们还会做一些核心道具的图库,比如《莲花楼》中的马车,《苍兰诀》中的司命殿等。

  综艺我们则需要提炼可识别的符号。比如说唱IP爱奇艺已经做了6年,我们就提取了R!CH的元素作为节目核心的标志,去做各种授权。《潮流合伙人》是在节目策划之初我们团队就开始介入了,店名FOURTRY就是核心符号,还为此申请了商标,所以它能够直接进行自有商品、场景服务等多样化商业开发。

  袁嘉露:对,片头「迷人」,通过独特性的抽象标识,串联起迷雾剧场的内容,让用户更容易识别,也便于和品牌进行联名合作。

  「迷人」的设计只是迷雾剧场IP商业化的一个开端,在内容演绎、后期宣传、用户二创的过程中,如果这个符号能被更多关联,说明它的设计是成功的,后续商业化应用也会很强。

  新声Pro:动漫也是爱奇艺IP布局的重要板块,和剧、综的IP开发有哪些异同?

  袁嘉露:动漫是授权行业最传统,也是最主流的一种 IP 类型,往往具有长线商业经济价值。它面向的是青少年受众,等他们长大了还会对这些IP有多次消费,商业潜力很大。爱奇艺一直在全力培养动漫类别的头部内容。

  在动漫和儿童这两个赛道上,我们更多在IP孵化培养期,去做一些商业化准备和多元模式的开发。除了点状的IP开发外,平台也在进行更多线性的尝试。

  比如奇巴布乐园就是我们把平台IP和点状IP结合串联做的线下场景。未来我们也有一定的概率会开发儿童电商,包括将动画IP和PUGC内容结合衍生品开发运营,提升IP开发效率。

  新声Pro:怎么和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如何抉择合作方并为其配比合适的项目?

  经过六年的积累,跟行业内不同类别的客户建立了长期联系。我们也会通过参加授权行业展会、IP沙龙等方式和业界保持交流。

  行业类别中既有刚才提到的专门服务于影视文创的供应商,也有走传统经销商模式、订货会模式的品牌厂商,以及有自有渠道的零售厂商等等。我们也会关注到行业中涌现的一些趋势品类,即这两三年突然兴起的一些新消费的细分品类。

  棉花娃娃类,粉丝圈层开始养成「养娃」习惯。它的开发周期比手办更短,同时又有角色属性。

  卡牌,它不算是新的品类,但近两年随着奥特曼、宝可梦卡牌再次掀起消费热潮,新IP、新玩法和新售卖方式给这个品类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量新客户涌入。

  剧本杀、数字收藏品都属于一定周期内的趋势品类,短期增速很快,但是否能持久需要时间的检验。

  新声Pro:线下是爱奇艺之前的授权链路里不太涉及的,近两年对IP场景衍生加大了投入,时机和条件是什么?场的选择相比货的匹配,难度在哪里?

  袁嘉露:一方面基于我们拥有完整商品化版权的头部IP内容在增加,一方面重点IP在场景制作上的品质和识别度慢慢的升高(如《风起洛阳》《苍兰诀》《唐朝诡事录》等),商业化基础增强。

  此外,爱奇艺在AI、VR等技术赋能内容运营的研发,更有助于场景资产商业化开发。比如「X-META x风起洛阳 全感VR元宇宙主题乐园」的搭建。

  「场」跟货相比,通常开发的周期更长,投入更高,且涉及到多方合作伙伴,是更复杂的合作模式。尤其是运营类,对IP是否长线,是否能持续带货要求更高。

  新声Pro:什么IP适合开发线下,线下场景的选择有哪些延伸空间?这个链路里的合作方和供应链怎么梳理?

  袁嘉露:热门IP以及具有独特可复刻场景的项目更适合线下开发,可以展现更多可能。

  线下场景开发也分短线和长线,短线如快闪店、巡展,通常跟商场联动,如凯德虹口商业中心《苍兰诀》巡演。

  长线已尝试过酒吧、连锁餐饮、沉浸式剧院、VR全景体验店、主题商品体验店、主题街区/乐园等品类。通常会跟有开发、经营能力的线下合作方进行授权合作。

  新声Pro:爱奇艺奇巴布乐园线下乐园规划了多久,什么时机判断平台可以加大力度做这么重的线下投入?

  袁嘉露:我们一开始做儿童自制内容业务就有做乐园的设想,随着自制IP的不断布局,用户受欢迎度慢慢的升高,就把奇巴布乐园慢慢提上日程。

  和延庆世园的合作是天时地利人和,业主方、运营方跟我们IP方达成了儿童亲子空间开发的共识。大家各司其责,将IP内容与游乐设施、亲子服务融合起来,从乐园外观设计到沉浸式互动内容开发演绎,经历了反复细致的打磨历程。乐园7月开始试营业,产品服务仍然在持续更新升级中。

  延庆奇巴布乐园是我们奇巴布落地线下的第一个试点,授权的模式不会让我们前期投入过重。作为IP方,我们关注的重心在用户产品体验满意度以及IP内容和价值观输出上,这个试点打磨需要一些时间,我们更看重品牌和品质,并不急于扩张。

  新声Pro:和澄海玩具协会的合作主要是针对爱奇艺儿童IP展开的吗?对于平台来说能够怎么样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袁嘉露:现阶段主要是针对儿童 IP 展开,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成人向 IP 加入。

  和澄海的合作让我们感到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玩具协会那边会提供大量的数据对接到当地整个玩具产业链,我们才知道其中原来包含了那么多链路和节点,也更清楚具体企业的生存状况。澄海作为玩具基地长期以来积累的产业优势,也可提供更高效的产业对接服务。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