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科技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3-09-04 13:20:33 |   作者: 产品中心

  • 产品规格

  公司深耕我们国家科技工业高端装备及智能设计与制造,长期围绕基础工业领域的核心技术难题攻关研发,储备产能和关键技术,致力填补中国工业制造的薄弱环节,坚定不移的走探究中国工业科技核心技术自主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公司致力于打造“从硬件到软件,从部件到系统”的具备垂直整合能力的三大平台:共享智造平台、装备技术平台、网络设计平台,公司依托三大平台优势,聚焦移动通信、消费类电子、汽车零部件、工业母机等业务领域。在共享智造平台上,公司已拥有从模具设计及制造、成型、加工、表面处理到电子装配等完整的生产环节。装备技术平台支撑着共享智造平台的发展和完善,在装备技术平台上,公司实现了从核心零部件、软硬件到整机、单机自动化、无人工厂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自主化。在网络设计平台上,企业具有自主原创计算机语言NPL与ParaEngine3D引擎,内置3D建模、3D动画、沉浸式编程与调试、CAD建模、虚拟仿真、多人协作等功能。

  公司产品有移动通信基站射频产品、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汽车零部件、数控加工中心及无人工厂、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生产、采购及流通环节的产品营销售卖模式,依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情况,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公司一直在改进生产技术工艺,严控产品质量,提升工业自动化制造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布局,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有序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业务整体销售规模。

  报告期内,国内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仍处于外生冲击下的恢复阶段,公司通过强化组织建设,深化经营管理,优化运营安排,完善高效研发体系,持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持续完善资源布局,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保持增长态势,毛利率水平保持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9,545.73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10.9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后净利润-310.07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82.30%;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01元。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3,695.7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11.46%。

  报告期内,我国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5G作为新基建之首,在产业数字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关键作用。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移动基站总数达1,129万个,比上年末净增45.2万个。其中,5G基站总数达293.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在网络加快建设的同时,5G行业应用赋能成效持续显现。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5G全面融入52个国民经济大类,融合应用持续深化。报告期内,公司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交付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制造能力,利用在线检测、自动装配等技术,创新性推进工艺、设计智能化,对生产制造体系不断进行升级、迭代。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CNC自动化及装配自动化,同时控制人力成本、降低能耗,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报告期内公司通信业务收入79,353.16万元,同比上升20.20%,毛利率为15.74%,同比增长10.53个百分点。

  2022年以来,受行业周期、国际环境、产业链、供应链等多因素影响,全球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2023年第1季度同比下滑12%,第2季度同比下降11%;2023年第2季度全球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总出货量同比下降11.5%,在此之前出货量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了30%以上。目前来看,主流终端产品出货量仍同比负增长,但幅度收敛,说明基础的终端消费需求尚未恢复。报告期内,受到全球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的影响,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收入24,485.65万元,同比下降35.74%,毛利率29.83%,同比下降9.35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9,145.45万元,同比上升7.01%,毛利率15.56%,同比下降了4.77个百分点。智能装备业务收入3,816.76万元,同比上升105.97%,毛利率39.80%,同比增长3.26个百分点。

  公司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为全球客户提供一流产品及解决方案,保持通信射频、高精密加工、数控机床业务领先的行业地位。基于垂直整合的一体化服务优势,公司在技术升级、客户合作、快速响应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三大平台”业务核心能力的锤炼,装备技术平台深度为共享智造平台赋能,已经基本完成主要加工环节的智能优化升级,实现了机器换人;装备技术平台在集中优势资源服务通信领域的同时,开始了向储能、能源等领域的拓展。

  2023年上半年通信业各项主要指标保持较好增长态势,5G、千兆光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网络连接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较快增长。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移动电线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在5G商用迈入第五个年头的2023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整体资本支出预计将继续维持温和增长态势,其中,中国电信(601728)和中国联通2023年资本支出将继续同比增长,而中国移动(600941)2023年资本开支预算则出现同比微缩。

  在全球性通胀与经济形势不佳的背景下,整体消费电子市场陷入增长停滞,手机与PC仍是最大的垂直品类,约占整体消费电子市场的75%。在经历2021年的出货量短暂复苏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第二轮出货量走低现象。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仅约为5.2亿台,较上年同期减少约7,277万台,上半年主要手机品牌厂商出货量同比均出现下滑。2023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大环境的逐渐好转,全球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会有一定反弹,相比2023年上半年能有明显提升,反弹趋势进而延伸到2024年,从而实现智能手机市场的复苏。IDC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12.63亿,同比增长5.9%。尽管传统的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放缓,但消费电子行业整体仍呈现较高的市场韧性与增长潜力,智能穿戴、电源储能、耳机音响等产品尚有较大的渗透提升空间。

  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2023年6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89.4万辆,同比下降2.6%,环比增长8.7%。1-6月份累计销量952.4万辆,同比增长2.7%。2023年7月21日,为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通过优化限购管理、各地落实取消二手车限迁、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等多项措施促进汽车消费。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对最新的统计显示:2023年1-5月,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3%,但所有分行业均保持盈利。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2.1%,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8%。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3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金切机床产量24.4万台,同比下降2.0%;金属成形机床产量7.5万台,同比下降9.6%。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1-5月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133.6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进口47.4亿美元,同比下降6.9%;出口86.2亿美元,同比增长7.7%。出口增速有所下降,进口减速也有所降低。从相关数据看,2023年上半年,机床工具行业运行保持稳定恢复趋势。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下游应用领域的产业升级是国内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下游应用行业转型持续加速,其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需求将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有望稳定提升。

  公司拥有二十年通信射频技术和滤波器全流程大批量制造的经验积累,以及多地产能储备。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基站滤波器设计制造厂商,拥有纵向机电一体化的共享精密制造和研发能力,公司将持续专注于主要经营业务,致力于解决当前5G基站大规模建设推广的瓶颈阻碍,继续在5G通信系统中发挥优势能力,实现公司快速发展。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

  公司拥有针对精密机电产品纵向一体化、垂直整合的全流程制造能力,能够实现产品设计与模具设计并行、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并行、产品设计与工艺准备并行、制造加工与设计优化并行,既可缩短产品的技术准备和制造周期,加快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又适应了行业定制化的特点,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公司现已拥有近50种完善的精密制造工艺,为机械、电子、射频、自动化等各领域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流程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产品自制能力高达95%。基于多工艺精密制造能力,公司逐步打造共享智造平台,提供“从硬件到软硬件,从部件到系统”的专业解决方案,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动力。

  得益于共享智造平台的支撑,在5G大规模推广建设的浪潮下,公司有能力快速提升产能,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快响应、高弹性的产品制造服务,增强核心客户的粘性。

  公司集成并融合射频、电子、机械、化学、材料等多学科技术,自主创新地开发了射频器件的研发、设计方法,将射频器件作为精密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进行研发和设计,这使得公司可以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优化,对产品的材料成本、工艺成本、质量成本进行充分考虑,做到产品研发设计上的低成本、高可靠性。公司结合纵向一体化的精密制造能力,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资源和能源。

  作为行业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持续储备前瞻性技术、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公司在研发技术上的投入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最近三年,公司年均研发投入约2.5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超10%。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进一步稳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和地位,为公司在5G时代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共申请专利125件,其中发明33件、实用新型72件、外观设计17件、PCT申请3件。共获得授权专利70件,其中发明30件、实用新型38件,外观设计2件。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已申请专利2,836件,其中发明专利1,226件、实用新型1,320件、外观设计94件、PCT申请196件;已申请著作权登记83件,其中作品著作权1件、软件著作权82件;累计已获得授权专利1,394件,其中发明309件、实用新型1020件、外观设计65件。

  公司产品应用于通信、智能终端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主要客户是国内外领先的移动通信主设备商、智能终端厂商与汽车厂商等,包括华为、爱立信、诺基亚、苹果、英美烟草、博世等全球一流优质客户。公司具备领先的技术实力、品质保障能力、产能快速响应等综合能力,已得到市场与客户的高度评价与认可。销售部门经过多年实践积累,结合技术服务标准及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且快速的服务能力,赢得了广大新老客户的信赖。公司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与客户之间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能为客户提供具有成本优势的高质量产品,持续向客户贡献价值。此外,在行业内多年的沉淀,使得公司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能够为客户需求提供快速高效的响应。同时,客户审核认证的严格要求,也带动公司在经营管理、研发、体系管理等方面水平的持续提升。

  公司拥有多个生产和研发基地,以深圳、蚌埠为核心,覆盖东莞、南京等多地。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汇集了大量海内外高学历、高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公司较易招聘所需的各类人才;深圳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公司较易获得所需的各种零部件及加工配套服务。蚌埠制造基地能够获得充足的劳动力并具有较低的土地、能源、人力、运输成本,与深圳研发、生产基地形成区位互补。公司通过各地协同效应和资源配置,一方面能提升产能,及时快速响应,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能吸引各地优势人才,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全球地缘政治因素复杂、局部战争冲突时有发生,国际贸易摩擦持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海外市场可能会持续受影响。公司业务在中美欧等国家已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产品直接或间接销往欧美,业务会受到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

  公司一直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持续推动管理变革,注重关键骨干人才团队的培养。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稳步强化研发实力和研发团队建设,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以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为移动通信行业提供以滤波器为代表的射频器件,仍然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移动基站属于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其投资规模和速度与各国对通信产业的支持力度息息相关,而射频器件制造业的行业规模最终取决于通信网络的建设速度。随着移动通信设备行业代际更替,公司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不断优化生产经营管理的同时,公司自2013年起开始逐步拓展移动通信设备行业之外的业务领域,包括精密电子、汽车行业等,这些新业务的拓展,为平衡公司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近年来,公司在移动通信行业周期性低谷时进行的对外投资并购,由于部分分子公司业务发展没有到达预期而给公司带来了风险。

  公司及时采取对应的有效措施,致力于持续提升管理创新,激发组织活力,逐步的提升经验效率,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包括但不限于优化组织架构,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执行严格的预算管控制度等,以降低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风险。同时加快资源整合,充分的发挥协同效应,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大富科技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联通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移动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XD中国电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