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2-20 13:22:08 | 作者: 摩托车模具
10月10日下午,一场别具生面的现代学徒班拜师仪式在卫国教育科技(河源)有限公司举行。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河职院”)机电学院2018级模具专业13位学生集体向卫国教育6名师傅进行拜师学艺。当天起,他们将跟随各自选定的师傅在工厂车间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技艺学习,提升自身技能、融入社会,为将来的职业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6名师傅教授的内容涵盖:机械设施安装调试、数控加工及虚拟仿真开发、电气控制、机械设计、营销策划、产品营销售卖、政府项目、银行业务、项目文案编辑、项目招投标、培训业务统筹、3D打印应用及虚拟仿真开发等方面。 据悉,卫国教育是一家致力于培养中国制造业急需的创新、创业、高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众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及行业企业及中小学等提供先进制造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应用、教育机器人、多轴数字控制机床、数字控制机床装调与维修、物理运动、液压与气动、无人机应用、智能制造及教育装备、线上线下培训等做、学、教一体化人才教育培训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目前该司布局有东莞高端数字控制机床生产基地、河源职业教育示范创新基地、卫国教育工匠学院、福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莆国市卫国产业学院、莆田卫国工匠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江门珠西智谷示范基地等生产、培训基地。
为响应国家教育部2014年提出的现代学徒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2017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卫国教育与河职院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合作,校企正式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教育培训。2018年,河职院·卫国教育现代学徒制班招生报到人数13人,均为河职院机电学院2018级模具专业学生,教学模式采取前一年半在校学习专业相关知识,后一年半在企业工作实习模式。
卫国教育提供多轴编程与加工生产环节的8个岗位、6名岗位师傅、2个培训室等教学资源,学徒制学生进入公司可以提供的生产岗位当学徒,校企双方一同致力于多轴编程与加工技术优秀人才的培养,并制定“一制四化”(一制:现代学徒制;四化:培养协同化、全程项目化、教学工厂化、共享无界化)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对培训合格的学员,企业推荐到相关客户公司就业。 其中,培养协同化即在确定人才教育培训目标时,要在高职、企业双方一同参与下进行,同时结合行业发展、区域需求、高职的实际条件以及公司可以提供的学徒岗位进行人才教育培训。全程项目化是指人才教育培训内容以项目为载体,学生自入学起,便进行分组,并指派指导师傅,确立师徒关系。由指导师傅指定具体项目内容,徒弟按要求完成,徒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培育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同时,通过项目的开发合作,促进校企技术交流,确保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
教学工厂化即学生完成师傅的项目时,由于不同师傅间任务不同,不同阶段任务也各有重点,在协调项目标准不统一的情况时,需要机构的创新,成立一个统一管理项目的机构“校中厂”,通过“校中厂”这个机构完成项目的设计与选择、协调管理、实施、评价。“校中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厂房进校或机器进校,而是把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任务和教学计划全部放在真实的“校中厂”中完成,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的全部过程高度匹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多轴编程与加工技术技能人才。
经过一年半试点运作,目前河职院·卫国教育现代学徒制这一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日渐成熟,教学过程与生产的全部过程对接,实现学生、学校、公司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该班学生殷石明在采访中表示,相比在校期间,现代学徒制带来更多实践、锻炼机会,由于能够准确的通过自身兴趣和发展趋势来选择授艺的师傅及工作岗位,快速缩短了自己融入社会的时间,为职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各行业和公司参与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实现学生所学专业与企业产业需求相对应,培训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应,培训过程与生产的全部过程相对应,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对应,从而全方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卫国教育董事长曾宪明说。 |
||
[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