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内蒙古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踏上返乡路程,民警一路护送。图片来自:长江日报
3月31日,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21个省市区的71支支援湖北医疗队撤离湖北,武汉市委、市政府向所有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们发出一封感谢信,感谢他们为武汉拼过命,感谢他们用大爱温暖整座城。
感恩逆行而来,祝福凯旋平安。连日来,武汉以花式祝福送支援武汉医护,这些瞬间让人动容。
3月31日,李兰娟院士和团队启程离汉,她的衣服上被前来送行的人们贴满了红心和点赞标签。图片来自:长江日报
“感谢武汉,感谢武汉人民。”“回去了,我也会持续关注武汉的患者。”3月31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九通海源酒店,浙江省第五批返浙医疗队即将荣归故里,临上车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动情地说。她的衣服上,已经被医疗队队员、武汉市民和康复患者们贴满了红心和点赞标签。从酒店大厅到门前登车的短短十来米,李兰娟一步一停,步步牵挂。
天容水色西湖好,浙恩在心若有天。浙江省第五批返浙医疗队共有1010人,由浙江省支援湖北重症新冠肺炎救治李兰娟院士国家医疗队、浙江省支援湖北第三批医疗队、浙江省支援湖北第四批医疗队、浙江省支援武汉防疫组、浙江省支援荆门前方指挥部等队伍组成。
李兰娟院士团队由11人组成,包含感染病学、重症医学、院感、护理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在汉指导疫情防控59天。
2月2日,73岁的李兰娟院士带着团队抵汉后,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救治了大批重症、危重症患者。团队关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国家诊疗方案。
3月23日上午,李兰娟院士率领21支支援武汉医疗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栽下一片纪念林。“让我们的友谊永存,让我们抗击疫情、保障人民健康的这种精神长存。”
“同袍同泽,共克时艰;携手抗疫,医路有你。”“浙医尽锐勇出征,百战不回护人民。”3月31日9时,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李兰娟院士团队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欢送仪式,两面锦旗包含着武汉人民说不完、道不尽的感激之情。
仪式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向李兰娟院士赠送一幅书法作品,“中华脊梁”4个字苍劲有力。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巡视员孙茜雯说,再多的言语也表达不了武汉人民对李兰娟院士团队辛苦付出的感谢,“想让他们下次来武汉,专程欣赏武汉的风景”。
“谢谢您,为武汉拼过命!”“谢谢您为湖北人拼过命,热干面人民铭记于心。”送行现场,武汉市民拉出一条条横幅,表达对浙江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感激与不舍。前往机场的路上,医疗队大巴车所到之处,私家车都停车鸣笛致意。
抵达天河机场后,李兰娟院士团队与其他同期返浙的医疗队会合。见到李兰娟院士,队员们齐声高喊“女神!女神!”。出发大厅里,一遍一遍地回响着前来送行人们“感谢浙江,向您致敬”的呼声。
“今天非常激动。短暂的时间里,武汉人民能取得巨大的胜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看到病人出院,是对广大医护人员最好的安慰。”在机场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兰娟说,这两个月武汉人民给予了支援武汉医疗队全力支持,对此表示衷心感谢。近2个月与疫情的斗争惊心动魄,武汉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后的任务还很重,我们会跟武汉人民一起继续奋斗,为彻底取得全胜而努力”。
从驻地到机场,离汉途中,李兰娟院士多次驻足。有的是接受记者正常采访,叮嘱还要重视无症状感染的人、防范疫情输入和蔓延,确保复工复产安全;有的是与当地“战友”线个月的战“疫”经历;有的是与浙江同行们互动,向年轻的白衣战士们表达诚挚谢意。这一步一停,展现出的是这位7旬老人,对武汉、对湖北、对中国的牵挂。
3月31日,北京医疗队队员与前来送行的武汉战友紧紧牵手,不舍离别。图片来自:长江日报
3月31日,7000多名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踏上回家之路,这也是自3月17日支援湖北医疗队开始有序撤离以来,返程人数最多的一天。
清晨3时,武昌区交通大队汉警快骑队员分别在武昌区中南花园酒店、锦江都城酒店出发点严阵以待。4时,当天最早离汉的支援湖北医疗队河北省第七批、第八批医疗队返程,汉警快骑前方带路,沿线警察敬礼,武昌区交通大队以“精心准备、最深敬意、最佳形象”护航白衣战士返程。
上午11时,福建省第十一批医疗队共172人离汉返回,在武昌区清江饭店门前,武昌区交通大队7名汉警快骑队员在门前待命,等待期间,医疗队员与帅气的汉警快骑队员合影,并邀请交警在医疗队“战袍”(防护服)上签名纪念。
22岁的女医护人员吴扬彤是福建省第十一批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吴扬彤说,“第一次来到武汉,也是第一次出省援助,深深感受到武汉人的热情,心中难舍武汉情”,随后,吴扬彤提出想坐坐汉警快骑的摩托车,在武昌区交通大队汉警快骑队员毛欧阳指导下,吴扬彤坐上摩托车,圆了一个小心愿。
送别现场,武昌区交通大队政委徐建为福建支援湖北医疗队准备了一个汉警快骑摩托车模型,具有交警特色、样式别致的礼品,深受医疗队员的喜欢。医疗队代表接收礼品后,表示将会放在医院纪念馆中,见证医疗队与武汉交警的友谊。
即将上车时,福建医疗队唱起《爱拼才会赢》。“今天从武昌辖区经过的支援湖北医疗队有11趟,其中8趟由我们在前方带路。昨晚,我们通宵准备交通护送方案,精心准备每一次送行,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武昌区交通大队汉警快骑机动中队中队长王波介绍。
3月31日,7000多名完成救治任务的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从武汉撤离返回家乡,临别前民警向医疗队敬礼致谢。图片来自:长江日报
“谢谢你,感谢有你,把幸福传递……”3月31日上午,15名志愿者和酒店员工集体表演手势舞《听我说谢谢你》,为北京支援湖北医疗队送行。为了排练好舞蹈,19岁的志愿者高颖欣带着9岁的弟弟高添乐从30日晚一直练到第二天凌晨,姐弟俩说要用最美的舞姿感谢白衣天使们。
1月27日,这支医疗队151名队员紧急受命,千里驰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队员们连续奋战60多天,累计收治患者345人,重症、危重症占比最高时达到98%。因工作出色,他们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两名队员荣获先进个人称号,交出了一张优秀答卷。
31日上午9时30分,当表演者用手势展示内心的感激和不舍时,引发了现场医疗队队员的共鸣,不少人不断擦拭眼角。“谢谢你们在最困难时来保护我们,我长大了也要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9岁的高添乐站在表演队列的第一排,他认真而真挚的表演“萌”翻了队员和市民。
高添乐是洪山区第二小学的学生,疫情暴发后,他的妈妈第一时间成为志愿者,开车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在妈妈的影响下,高颖欣也成为志愿者。
30日晚,高添乐和姐姐一起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送行表演,姐姐当老师教他,姐弟俩从晚上9时许一直练到第二天凌晨,一早再赶来酒店参加演出。
明德酒店客房服务员廖晓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酒店服务员获知情况后,也自发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表演,并利用休息时间突击练习,“虽然表演得不是很好,但代表了大家的心意。”
“谢谢武汉人民,武汉人民的坚强给了我们信心。”36岁的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白国强激动地说。一位60多岁患者的病情曾几度反复,病危通知书下了几次,但患者以超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积极努力配合治疗,目前情况得到极大好转,这给白国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临行前,医疗队领队刘立飞说得最多的是“感谢”。他说,在武汉奋战的日子,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方的支持。
雷神山医院首批支援武汉医护撤离,市民王女士将一封感谢贺卡送给医护人员。图片来自:环球网
3月29日,武汉雷神山医院举行首批外省医疗队集中撤离仪式,1090名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完成救治任务,将于近两日陆续踏上返程之路。
当天下午3时,雷神山医院的广场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教授等医院领导,为首批撤离的医护人员颁发《抗疫工作证明》和雷神山医院纪念章,感谢他们两个月来对雷神山医院、对武汉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仪式现场,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曾在雷神山医院得到救治并康复出院的88岁聋哑老人喻爷爷,委托朋友王女士将260个带有武汉元素的书签、磁贴等礼物,赠送给曾经救治过他的医护人员。
“谢谢你们,喻爷爷现在身体情况很好,他一直对你们念念不忘,托我务必把心意带给你们。”王女士将一张感谢贺卡、军运会吉祥物玩偶、260个带有武汉元素的书签及磁贴等礼物,交给喻爷爷住院时所在的B3病区护士长王健和护士刘纹汶、齐卿杉,并转达老人的谢意。
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护士刘纹汶回忆,喻爷爷于2月18日下午被救护车送往武汉雷神山医院住院治疗。由于医护人员不懂手语,看到喻爷爷每天愁眉苦脸,有时还暗自流泪,大家非常着急,利用休息时间向病区志愿者学习手语,并通过简单手语与他交流,让治疗和护理工作变得顺畅。3月2日,喻爷爷康复出院。“没想到,老人一直记得我们,这令我们很感动”。
据介绍,3月30日及31日,辽宁、上海、吉林、广东、山西、河北医疗队1090名医护人员返程后,雷神山医院还有1800余名医护继续“留守”。
“雄哉武汉,壮哉荆楚大地,虽然我生长和工作都不在这里,但我终生难忘的地方是你。”这是重庆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王世纯留给武汉的诗《武汉,我终生难忘的地方》,记录驰援武汉的所见所感。3月29日,重庆第三批和第八批支援武汉医疗队一共320人,从光谷前往武汉天河机场,离汉返渝。
“重庆、重庆!”“一路平安!”“谢谢你们!”,在送别的道路上,许多居民手持医疗队旗帜,冒着细雨为他们呐喊欢呼,而队员们合唱的一首《明天会更好》,让现场不少人感动落泪。
重庆和武汉同处长江之上,都是桥梁众多的城市。在重庆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徽上看到,左半部分蓝色桥梁和右半部分红色桥梁紧密连接在一起,合成一个长江大桥的标志,寓意着武汉和重庆紧密相连,合二为一,共同战斗。
2月2日,重庆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救治病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们累计接收病人126人。所接管的12病区从2月12日开始,实现了44天“零死亡”。他们也是重庆9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中连续战斗时间最长的一支队伍。
2月13日,重庆第八批医疗队驰援,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传染病或感染科、重症学科等多个科室的160名医护人员组成,先后支援了武汉市第一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两家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收治定点医院。
“武汉,我的江城。我爱你,有所求。我要你在自此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平安,欢喜。”临行前,第八批医疗队留下一件特别的防护服,上面记录着医生王越《一封写给武汉的情书》和队员们的签名。这封情书写于3月13日,王越来汉的第30天,记录下在这里的战斗记忆和对武汉的炽热情感。